
區域國別研究視閾下的“中非文明互鑒與共同現代化”研討會6月28日在山東濟南舉行。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商華,山東省委外辦副主任李紅,(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區域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復旦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陳靚(視頻)先后在研討會開幕式上發表致辭。濟南大學社科處處長高功敬主持了開幕式。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宋慶偉在閉幕式上對研討會作了總結。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秦利民主持了閉幕式。出席開幕式的還有山東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主任周云平、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鄭鋼、山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非洲處處長王亮,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濟南大學師生等共計200余人。

商華致辭。
商華在致辭時首先向與會專家學者等表示歡迎。她指出,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系提升到戰略關系層面,中非關系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將實施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這為我們開展對非研究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本次研討會聚焦中非文明互鑒與共同現代化研究主題,共同探討區域國別研究視閾下的中非文明互鑒歷史脈絡與現代化合作的當代實踐和相關學科的融合發展,對深化相關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與闡釋,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深遠意義。
商華介紹道,長期以來,濟南大學始終堅持開放式辦學理念,積極擴大與國外教育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學者互訪、合作辦學等多種方式與美、英、德等國家和地區的1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獲批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建有教育部、國家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省外事研究與發展智庫3個、省國際合作研究基地1個,冰島研究中心和非洲法語區研究中心、加勒比地區研究中心等3個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在剛果(布)馬利安﹒恩古瓦比大學建設孔子學院1所,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中非先進低碳膠凝材料聯合實驗室”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支持,為解決非洲國家面臨的實際問題,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商華最后表示,本次研討會精英薈萃、專家云集,是一場高規格、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盛會。各位專家學者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溝通中迸發靈感,一定能夠取得豐碩的研討成果,推動中非在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領域的研究再上新高度。

李紅致辭。
李紅在致辭時代表山東省委外辦向與會專家學者等表示歡迎。她指出,中非文明源遠流長,各自擁有獨特的智慧和魅力。從古老的絲綢之路到現代的中非合作,中非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源遠流長。非洲大陸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努比亞文明等,在建筑、藝術、哲學等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科技、文學、藝術等方面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非文明互鑒,不僅能夠促進雙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能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我們可以打破文化隔閡,增進相互了解與信任,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繁榮發展。
李紅認為,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人口紅利,在現代化進程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數字經濟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中非開展現代化合作,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一方面,中國可以通過技術輸出、投資合作等方式,幫助非洲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動產業升級,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另一方面,非洲市場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此外,中非現代化合作還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的均衡發展,縮小南北差距,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李紅最后表示,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日益加強,政治、經貿、教育、人文等交流合作更加廣泛。建議相關院校、部門和機構等繼續發揮職能作用,采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措施,進而為中非合作和區域國別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陳靚致辭。
陳靚在致辭時表示,在區域國別研究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深化中非文明互鑒的歷史脈絡梳理與現代化合作的當代實踐研究,這不僅關乎中非關系的未來發展,更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深刻的啟示。非洲大陸正經歷一場新的覺醒,追求自主發展的強烈訴求,與中國式現代化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形成了一次意義非凡的歷史性交匯。區域國別學作為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范式,其蓬勃發展恰逢其時,為我們深入理解這種交匯,探究其內涵提供了強大的方法論支撐。
陳靚指出,作為非洲國家探索自身現代化路徑,擺脫發展中的結構性困境的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與參照。同時非洲豐富的傳統智慧如集體共生理念,也為全球性議題如科技倫理、社會治理貢獻著獨特的東方智慧,彰顯著文明互鑒的深刻內涵。展望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6個現代化理念,為中非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
陳靚還提出了幾點行動倡議。一是深化區域國別研究,學術界應投入更多力量開展更精細更深入的非洲國別和區域研究,產出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的成果,為政策制定和實踐操作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二是促進學科融合發展,打破學科壁壘,推動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環境科學、技術科學等多學科在區域國別研究框架下的深度融合,形成理解中非合作的整體性視角。三是搭建協同創新平臺,積極構建學術界、政策界、產業界、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的交流對話與合作平臺,促進知識共享、經驗互鑒和項目對接,實現研究與實踐的良性互動。四是培育未來合作力量,大力支持青年學者、學生、企業家等群體的交流互訪與聯合培養,為深化中非合作友好的未來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高功敬主持開幕式。
高功敬在主持開幕式時表示,本次研討會議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聚焦探索區域國別研究視閾下的中非文明互鑒歷史脈絡與現代化合作的當代實踐,深化對相關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與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研討會議程非常豐富。希望與會專家學者能就中外(非)政策對話與戰略對接、中外(非)經濟合作與產業創新等議題進行廣泛交流和研討,貢獻自己的真知灼見。

開幕式現場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劉建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彭青龍(線上),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教授李安山,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南京大學教授劉成富,湘潭大學教授胡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毛浩然,《西亞非洲》(雜志)編輯部主任詹世明,山東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姚軍,中非經濟合作發展工作委員會會長葉俊逸,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宋慶偉在研討會上分別作了題為《漫議外語專業的區域國別研究》《區域國別研究和人才培養:外語學科服務國家戰略和時代需求的新賽道》《全球治理與全球南方:關鍵時刻與改革訴求》《非洲歷史文化與非洲人身份認同》《“全學科素養”與非洲研究的比較視野》《區域國別學的范式躍遷路徑:認知盲點、能力堵點與制度奇點》《區域國別研究背景下非洲研究機構建設的新特點與新趨勢》《讓齊風魯韻潤澤中非友誼》《中非經濟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與實踐路徑》《中非研究發展進路及啟示:以濟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為個案》的主旨發言。泰山學院教授張守鳳、山東大學教授蘇永剛、南昌大學教授賴祎華、大連大學環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梁國杰、齊魯工業大學教授鞠玉梅、山東財經大學教授予秀金、青島大學教授卞建華、濟南大學教授王建成、山東航空學院教授王瀅分別主持了主旨發言。
研討會由(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區域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指導,濟南大學主辦,濟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航空學院非盟國家研究中心、山東航空學院外國語學院承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濟南高新區新航道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山東藍思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山東智慧譯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研討會主題為中非文明互鑒與共同現代化,相關議題為“非洲文學新聲:本土敘事與時代回響”“遷徙·認同·超越:流散書寫與后殖民理論新構”“互鑒之路:中外形象雙向賦能與共塑”“區域國別學:范式創新與自主知識體系探索”。
研討會設有四個分論壇。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張海霞,泰山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莉,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秦利民,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張華分別主持了分論壇研討。山西師范大學區域國別傳播學院副院長、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教授王霏,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于志濤,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副院長、教學部主任范學榮,山東財經大學教授張永濤分別就分論壇相關研討進行了點評。

宋慶偉作總結。
宋慶偉在對研討會作總結時表示,本次研討會以“中非文明互鑒與共同現代化”為主題,圍繞區域國別研究理論與路徑、區域國別研究及智庫平臺建設、區域國別研究視閾下外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機制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見解和深入淺出的分析。研討會完成了既定議程,達成了許多學術共識,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秦利民主持閉幕式。
濟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于2017年在教育部成功備案。中心現有專、兼職人員147人,其中高級外交官3人、教授28人、外國專家4人,博士24人,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以高職稱、高學位人員為主體,年齡結構合理,學術背景多元的教學與研究隊伍。中心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剛果(布)和其他非洲法語區研究、中非文化交流研究、薩赫勒地區反恐和非洲綠色能源、非洲水資源與環境研究等。中心現已出版非洲法語區國家研究等著作10余部, 發表有關馬里動亂、薩赫勒地區叛亂等非洲問題研究論文40余篇。中心還積極申報各類科研項目, 現已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余項、教育部區域國別或社科類項目10余項, 以及其他各類項目30余項, 為深入研究非洲問題提供了堅實的前期成果保障。中心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渠道,通過駐剛果(布)孔子學院、濟南大學-恩古瓦比大學中非研究院等平臺,積極推進雙方在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心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積極拓展研究領域,深化研究內容, 努力為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山東航空學院非盟國家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8月。中心以非洲聯盟成員國為主要研究對象, 對其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教育等進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盟國家語言研究、文學研究、歷史研究、文化研究、教育研究 , 以及非盟組織政策研究、非盟國家一體化研究、非盟國家和平安全研究、非盟組織與外部世界關系研究,還有非盟及其成員國與中國的關系研究等。中心在學術交流和學術研究、為政府建言獻策、服務地方和企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突破。截至目前 , 中心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專項項目) 1 項、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研究專項1項、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山東省藝術科學課題2項、濱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3 項。